對于局部熱處理的,熱處理技術條件直接標注在需要局部熱處理的部位,并用細實線標明處理位置,當然對于滲碳零件,還應標注滲碳層深度。材料的切削加工性的好壞,經常用材料被切削的難易程度、材料被切削后的表面光潔度以及刀具壽命等幾方面情況來衡量。
實踐證明,在切削加工時,為了不致發生“粘刀”現象和使刀具嚴重磨損,通過金相組織控制鋼的硬度范圍是必要的,為了使鋼具有良好的切削加工性,一般希望硬度控制在HB170~230,調低狀態的中碳鋼為了改善表面光潔度可將硬度提高到≥HB250,但將使普通刀具受到嚴重磨損。含碳量在0.25%以下時,鋼的切削加工必隨碳量增加而改善,碳含量過低時,退火鋼吸附大量柔軟的鐵素體,鋼的延展性非常好,切屑易粘著刀刃而形成刀瘤,而且切屑是撕裂斷裂,以致表面光潔度變差,刀具的壽命也受到影響,因此含碳量過低的鋼不宜在退火狀態切削加工。
隨著含碳量增加,退火鋼中鐵素體量減少而珠光體量增多,鋼的延展性降低而硬度和強度增加,從而使鋼的切削加工性有所改善。生產上含碳量≤0.25%的低碳鋼大多在熱軋或高溫正火狀態或冷拔塑性變形狀態進行切削加工。含碳并超過0.6%時屬于高碳鋼范圍,它們大多通過球化退火獲得合格的球化組織,使硬度適當降低之后再進行切削加工。
含碳量在0.25~0.6%之間的中碳鋼,為了獲得較好的表面光潔度,經常采取正火處理獲得較多的細片狀珠光體,使硬度適當提高些。對含碳量在0.5%以上的中碳鋼宜采取一般退火或淬火加高溫回火的調質處理,以獲得比正火處理略低的硬度,易切削加工。